
本报记者 王 宁
截至3月30日,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梳理,已有包括部分头部机构在内的33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,超半数公司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。整体来看,33家基金公司去年净利润合计近260亿元。
记者梳理发现,2024年部分基金公司业绩有所波动,但不少公司在行业变革中积极求新,彰显发展韧性,如不断创新和发展产品线,进一步丰富投资策略,尤其是在指数基金的数量和规模等方面有所突破,在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时,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。
数据显示,2024年,上述33家基金公司中,排名前十的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超199亿元,占总量的近八成。
具体来看,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3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首位,同比增长15%。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方基金”)、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夏基金”)、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净利润均超20亿元,分别为23.5亿元、21.58亿元、21.1亿元。从目前排名来看,这4家公司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,最高涨幅近17%。
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去年净利润保持在15亿元至20亿元,且多数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。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、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净利润保持在1亿元至10亿元。
另有10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均在1亿元以下,净利润合计不足2亿元,总量占比也不足1%,部分公司净利润更是明显下滑。不过,也有基金公司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,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%。
2024年,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提升明显,多数公司不断加快创新和发展步伐,在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尤其是在指数基金、量化基金和FOF(基金中的基金)等创新产品布局上,公募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选择。
从成效来看,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基金公司产品线,也满足了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,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公募基金核心竞争力。例如,华夏基金在新产品数量方面保持行业领先水平,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规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,债券基金、货币基金规模也实现较强增长。
此外,多家基金公司在管理规模和指数基金布局方面均取得明显成绩。比如,南方基金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和业务体系,积极打造以数智化、平台化为支撑的价值创造能力;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均获批境内首批发行沙特ETF,以ETF互挂形式跟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。这些基金公司通过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,吸引大量投资者关注,同时,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,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。
面对行业不断变革,基金公司积极应对挑战。多份年报显示,基金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投资能力等方式,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。同时,积极拥抱科技创新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。